目前武术演练人数众多,高手云集,但也有很多初学者。对于初学者,我认为学哪一种拳并不重要,通过练拳促进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各拳种的风格及动作多少有些不同,但内涵是相同的。因为练武术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健康、长寿、幸福。

武术虽然以技击为目的,但是身体强健是技击的基础,正确习练武术对健康具有重大的帮助。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傳彪先生关于武术人生的16字诀:“轻松沟通,简单生活,快乐人生,雄才大略”,说得非常好,道出了一个健康武术人的心态,练武之人,放松心态练武术,才能健康、长寿、幸福。

练武术长寿的老人很多,但也有一部分人并不长寿,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真正的武术家应当是内外兼修的,而很多人是练外不练内。有些人拳打得很熟练,每天都坚持运动,但是一脸严肃,看似认真,实是紧张;有些人练拳时咬牙切齿,挥拳顿脚,浑身一点都不放松;更有些老拳师练了很多年,依然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这些人拳练得再多,充其量也只是活动了筋骨。大家知道,长寿老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乐观开朗。情绪从内部对人体的影响远大于外部环境的作用。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风、寒、暑、热、燥、火这“六淫”对人身体有很大伤害。外邪传人通常是由表及里的,比如受寒通常会先皮肤冷,寒气进入经络则肌肉酸痛,传到腑就拉肚子,再下传寒气才到五脏。但是人的情绪对人的伤害却是直接的,所谓“七情伤人,直中内脏”,比如气极了能马上吐血。中医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惊恐伤肾,悲忧伤肺。有的人总是自悲自怜,那么他的病就是无可救药的。你练一个月的拳也不够你生一场气的。我们在练拳过程中,身体放松的同时心态也必须放松。同时,放松平和的心态反过来对身体的放松也更为有利。只有心静如水,练拳才能达到一个高境界。

原因之二:太极拳基于道家“无为,不争”的思想,老子曰:“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很多练太极的人都忘了这一点,整天想着如何精进,不断与人交手争斗,提高技艺而内心焦虑,永不满足。或者禁不住别人挑衅说:“太极不能实践”的观点,愤而起身相搏。传说杨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杨澄浦因为口舌之争与肖聘三争强的后果是让两位大师都受内伤,先后去世。杨澄浦只活了53岁,令人惋惜。如果他们能平心静气,遵循武术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那么他们一定会对武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冷器时代结束,法治社会随之到来,除了职业搏击手等极少数人之外,普通人很难有打斗的机会,因而练武术成为人们身心健康的需要。而通过武术健身也让健身过程变得更加有乐趣、有文化、有韵味。

以良好的心态好去练敢术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今年26岁的韩昊延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站稳都成了奢望。自从他听说习武可以强身健体后,他便开始了他的习武生活。十年来,坚持不懈,练就了一手好武艺——双节棍。在2013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他高兴地说:“武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从走路都走不稳,到赛场上拿银牌,真是太幸福了!”

张树魁,今年65岁,换腰间盘突出多年。在接受医生锻炼身体的建议后, 夜以继日练习武术,六年来,他的腰不再疼了,还在2012年四平市武术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佳绩。

沐浴在朝阳中,一个苍劲的身影在英雄广场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她 就是李玉华,今年78岁,四平市武协副主席,四平市十大名师。李师傅早年习武擅长陈式太极拳。她说,陈式太极拳“拳经”讲“一言即罄,开合虚实”。意思是说太极拳用一句白话来表达的话就是开合虚实。所谓大道至简,在武术高人的眼里太极拳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而已,一通百通。她说,所有式子的解释和演绎,不管你练多少式都是为了帮助你最终明白这一阴一阳如何消长,互为其根。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只有心静如水,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最后她说:“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长寿,我运动我幸福。真诚地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武术对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多多锻炼,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让我们的武术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