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特点
  
  五形动法又称五形拳,是根据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纵横家、修真养生学宗师,被人们誉称为“东方智圣”的鬼谷子的仿生学而创编的。
  五形动法把鬼谷子仿生学的代表作《本经阴符七篇》里的“实意法媵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五篇文章的学术思想,和具体内容与武术动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神兼备,熔于一炉。五形动法包括鹤形、虎形、熊形、猴形和蛇形。
  五形动法的动作编排,其运动强度符合生理,顺应心理,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不出偏差。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单易学,安全有效
  整套功法中没有复杂的意念,也没有高难度、超负荷的动作。前进后退和角度转变,随心所欲。锻炼时间可多可少,易学易练,不出偏差,适合各年龄层次及体弱多病者习练。
  
  (二)动作舒展,协调柔和
  五形动法是一种整体锻炼。其动作缓慢,自然舒展,意随形动,形神兼备。它能锻炼人的整体柔韧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能疏调经络,畅通气血,使人的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得到锻炼。
  五形动法的锻炼虽要求以身动为主,但必须以头动为主宰,以腰带动身体,再以身体带动手臂腿脚,以达到全身齐动,周身协调一家之目的。
  
  (三)内外俱修,气寓其中
  整套功法可以内调脏腑骨骼,外练肌肉筋膜,共同达到内壮脏腑骨骼,外健肌肉筋膜的养生健体作用。通过长期内养外练,促进中医所说的“真气”在体内运行,使人的精气神俱旺。
  
  二、习练要领
  
  (一)呼吸自然
  整套功法要求呼吸自然,不搞人为呼吸法,动作与呼吸自始至终要保持协调柔和。
  
  (二)缓慢松柔
  缓慢,是指练习时身体重心平稳,动作要匀,速度要慢,体态安详,轻灵徐缓;松柔,是指练习时身体肌肉与中枢神经及五脏六腑的放松。形虽显于外,但却为内在的神意所系。形与神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养生之道便在于“形神合一”。故而在练习时,心情应轻松愉快,动作松柔自然,切忌用力,如同做游戏时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逍遥自得,以此来疏调经络,畅通气血,涵养心情。
  
  (三)动中求静
  练习五形动法时,速度不宜快,自然放松,越慢越好。似动非动,似静非静,在运动中体会全身内部的动态,身体外部的反应,要求思想平静集中。
  
  (四)循序渐进
  在初学五形动法时,习练者先要克服肌肉关节酸痛、动作僵硬、手脚不协调等种种不适。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就能做到姿势正确,动作舒展,手脚协调,灵活自如。
  
  三、基本手型和步型
  
  (一)基本手型
  1、拳
  大拇指轻抵食指,其余四指合拢虚握于掌心(图1)。
  2、掌
  掌一:五指撑开,掌心要圆(图2)。
  掌二:五指撑开,撑而不直,掌心要圆,虎口要圆,手指内扣,此乃“虎爪”是也(图3)。
  猴钩:五指指腹捏拢,屈腕(图4)。
  蛇头:五指虚握,拇指轻压在食指上,食指突出,虎口朝上,如握手枪状(图5)。
  
  (二)基本步型
  预备式步型:两脚间距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图6)。
  丁八步:自然站立,全身重心前脚三分,后脚七分。两脚相距不超过一脚长度(图7)。
  猴形步:如丁八步,前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图8)。
  浑圆功五形动法
  
  四、动作图解
  
  第一型 鹤型
  预备式:两脚间距与肩同宽,平行自然站立,两手臂垂于身体两侧,小腹放松,目视前方(图9)。
  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缓慢抬起向左脚靠拢而不落地(图10)。右脚向前徐徐迈出一脚长的距离(图11),然后向右侧落下的同时,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腿(图12)。在右脚落下,重心前移的同时,左脚提起向右脚徐徐靠拢而不落地(图13),然后向前方徐徐迈出一脚长的距离(图14),在向左侧落下的同时,重心前移至左腿(图15)。在左脚落下,重心前移的同时,右脚提起向左脚徐徐靠拢而不落地(图16),然后向后退步,右脚落下,重心后移至右腿(图17),左脚提起,向后退至与右脚并拢(鹤形图18),左脚继续后退,退至与右脚相距约一脚长(约20厘米)时,徐徐落下,重心移至左腿(图19)。两手臂向身体两侧轻轻抬起,高不过头,掌心向下(图20)。然后,重心前移至右腿(图21),左脚提起,向前进至与右脚并拢(图22)。接着,左脚向前移伸呈丁八步时落下(图2 3),重心前移至左腿的同时,两手臂缓慢落至与腰际相平(图24),重心后移至右腿,两手臂又轻轻抬起,伸平如鹤展翅状(图25)。然后把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脚抬起向前移伸再落下(图26),左脚向右脚徐徐靠拢,两手臂左右展平(图27)。
  收式:右脚向右横向伸出,两手下落至两腰旁(图28、29)。
  要领:
  1、全身自然放松,尤其小腹要放松。
  2、两眼始终注视前方,不低头,呼吸自然,脚步起要提胯。
  3、两脚平起平落,脚尖或脚后跟不要落地。
  4、两脚运行路线如火车轨道两条线,起或落不可在一条平行线上,要左右分行。
  5、行步缓、慢、松、柔,每分钟保持在5~6步为佳。
  长期锻炼鹤形,可使步履稳健轻快。由于锻炼者的意识在脚腿上,还有降低高血压的作用。对于武术爱好者,在搏击自卫时,可提高脚腿部的蹬踢力度。
  
  第二形 虎形
  预备式:两脚间距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臂垂于身体左右两侧,小腹放松,目视前方(图30)。
  身体稍右转的同时,左脚向前迈出,呈丁八步(图31),两手从身体两侧慢慢抬起至两鬓角外侧,稍停,两掌心向前(图32)。身体向前向下微弯的同时,两手掌向前向下拍出,拍出的位置不要低于小腹(图33),然后挺起腰,同时,两掌上抬至两鬓角外侧,稍停片刻(图34),尔后,整个身体向前蠕动,两脚也随之前往,两掌也同时向前向下拍出(图35),随即又抬起至两鬓角外侧。在两掌抬起的同时,前脚后跟抬起(图36),身体重心前移,右胯提起,右脚向左脚并拢的同时,两掌向前向下拍出(图37),右脚向前伸出后又向后回收,靠拢左脚(图38)。右脚继续向后伸出,落地,与左脚呈丁八步(图39),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回收靠拢右脚的同时,两手向前拍出(图40),左脚向后伸出,落地,呈丁八步(图41)。
  收式:右脚抬起向右脚伸出,落地,与左脚平行,两脚间距与肩同宽的同时,两手下落至两腰旁。(如图30)
  浑圆功五形动法
  要领:
  1、两手拍出时不要用力,五指自然张开。
  2、两手向前拍出和身体向前弯曲的动作要一致,要协调。
  3、两臂两手向前拍出时,胳膊要稍微弯曲。
  4、向前迈步时要提胯松腰。
  虎形具有增强双肩、双臂、双手的功能,对治疗肩周炎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在搏击自卫时可提高大小臂和手部的拍击力度。(待续)

  (接上期)
  第三形 熊形
  
  预备式:两脚间距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臂垂于身体两侧,小腹放松,目视前方(图42)。
  
  [动作]
  两手半握拳,拳眼相对,向前向上缓缓平举,高与肩平,两拳间距宽不超过肩,窄不小于一拳(图43)。
  紧接着,身体向左旋转,右拳向前平伸,使拳面略向前下方的同时,左手屈曲,收至胸前二三十厘米处(图44)。
  当右拳前伸似直非直时,身体向右旋转,左拳随身体右转前伸,右拳随身体右转而屈收至胸前二三十厘米处(图45)。
  然后,右脚右拳向前蠕动约二十厘米左右(身体高低不同)的同时,左拳屈收至原处(图46)。
  当右脚落地平稳后,重心前移至右脚,左脚向前蠕动约二十厘米左右的同时,左拳前伸,右拳屈回(图47)。
  接着,右脚向前跟半步与左脚靠近的同时,右拳高抬起,向上向前伸出炮拳(又称直拳)(图48)。
  然后,右拳收回,左拳面向上,向前上方伸出(图49)。
  接着,右拳由直拳向前变成拳面向上的钻拳(图50)。
  接着,右钻拳收回,左拳变为拳面向上的钻拳(图51)。
  紧接着,左钻拳收回,右拳变为圈拳,向左前方伸出(图52)。
  然后,右圈拳收回,左拳变为圈拳,向右前方伸出(图5 3)。
  接着,左圈拳收回,右圈拳改为右栽拳,拳面朝下(图54)。紧接着,右栽拳收回,左圈拳变为左栽拳,拳面朝下(图55)。
  再接着,左拳回收于左胸前,右脚向前跨出,右拳向前伸出,重心移至左腿上(图56)。
  然后,重心移至右腿,右拳回收至右胸前,左拳左腿同时向前伸出(图57)。
  接着,两腿不动,左拳收回至左胸前,右拳向前伸出(图58)。然后收回右拳,左拳与右脚同时向前伸出(图59)。
  重心移至右腿,向前伸右拳和左脚(图60)。可以反复做,也可以后退。后退时,重心后移,左脚慢慢抬起后伸,落至与右脚相距一脚长时轻轻落下的同时,右拳收回,重心移至左腿。
  收式:右脚向右侧伸出,左右脚间距与肩同宽,两手同时回收至两腰旁(图61)。
  浑圆功五形动法
  
  [要领]
  1、平起平落。
  2、身体蠕动前进时,是左右转动着前进的。
  3、拳头前伸时是随着身体转动而臂屈伸的,拳与身体协调一致。
  4、伸拳不用力。
  熊形:由于身体是两边摇晃着前进后退的,对于治疗脊椎、胸椎及肠胃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同时,熊形又是武术运动中五种操拳的基本功,可以变换成直拳(又称炮拳)、圈拳(又称摆拳)、钻拳、栽拳和崩拳。熊形拳可上击脸部,中击胸部,下击腹部。
  
  第四形 猴形
  
  预备式:两脚间距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臂垂于身体两侧,小腹放松,目视前方(图62)。
  
  [动作]
  两手五指尖撮拢,向前平举,两手平行,高不过肩,两眼平视前方(图6 3)。
  接着,重心移至左脚,左腿屈膝下蹲,身体向右转动,右脚尖点地,后脚跟提起。右手随之落至右膝上方,左手上提至左耳的外侧,目视右前方(图64)。
  然后,身体重心由左脚缓缓移至右腿,右腿微屈膝下蹲,身体随着重心的转移而向左转动,左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的同时,右手徐徐提至右耳外侧,左手下落至左膝上方,目视左前方(图65)。
  接着,左脚向前方迈出约15~20厘米处落下,重心由右腿缓慢移至左腿的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接着,右脚向右前方迈出约一脚长的距离(20厘米左右),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的同时,左手提起至左耳外侧,右手落在右膝上方,目视右侧(图66~69)。
  接着,右脚向前落下,重心由左腿缓慢移至右腿的同时,左脚跟进靠拢右脚,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左右两手一上一下(图70)。
  然后,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图71)。
  后退时,重心提起,左腿伸直,左脚放平,然后向后伸出约一脚长的距离,左脚下落的同时,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手放在右膝上方,左手放在右耳外侧(图72、73)。
  接着,重心提起,右脚收回至左脚内侧旁的同时,两手自然放于胸前(图74)。
  然后,重心由左腿移至右腿,左脚向左前方伸出约一脚长的距离,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的同时,左手下落于左膝上方,右手提起放在右耳外侧(图75)。
  接着,左脚抬起向右脚靠拢,继而向后蹬伸下落的同时,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点地,脚后跟抬起。右手下落至右膝上方,左手上抬至左耳外侧(图76)。
  收式:重心移至两腿中间,两手下落至两腰旁,目视前方(图77)。
  浑圆功五形动法
  
  [要领]
  1、当身体下蹲(坐)时,根据锻炼者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可高可低,自行掌握。
  2、做到轻柔为主,犹如猿猴般灵活,大方舒展。
  3、身体上起如拔地而起。起落差距要大些。
  猴形:能锻炼人的灵活性。在锻炼时多转动眼球,具有治疗多种眼疾和颈椎疾病的效果。在武术搏击运动中,“猴爪”对脸部的抓打有杀伤和威慑作用。
  
  第五形 蛇形
  
  预备式:两脚开立,间距与肩同宽,两臂垂于身体两侧,小腹放松,目视前方(图78)。
  
  [动作]
  两手半握拳,抬至胸前,右拳在前,左拳在后,放于右手腕内侧,两拳拳眼向上,高不过肩,低不过脐(图79)。
  接着,右拳拇指正对胸前中心线,两拳不动,身体向左侧转动45度,头不动,目平视(图80)。
  接着,右脚向前伸落呈丁八步,右拳前伸至右腿上方,不超过脚尖(图81)。
  紧接着,右脚向前蠕动的同时,右拳向右摆动(图82)。
  然后,左脚向前紧跟半步,与右脚并拢的同时,右拳向左回摆(图83)。
  接着,左脚再向左前方迈出的同时,左手由后拳前伸变为前拳,右拳由前拳变为后拳,放于左手腕内侧(图84)。
  接着,重心前移的同时,右脚紧跟半步的同时,左拳向右摆动(图85)。
  左拳右摆的同时,左脚前伸呈丁八步。
  后退时,左脚抬起,向后伸至与右脚一脚长的距离时,轻轻落下,重心移至左腿的同时,左手后伸下落(图86)。
  接着,重心提起,右脚向后伸至距左脚一脚长,轻轻落下的同时,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两手交换,长短相随(图87)。
  变双头蛇:
  接着,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脚向前伸至距左脚一脚长,轻轻落下,双手长短相齐并头(图88)。
  接着,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左右移动的同时,左右手随之摆动,左脚前伸与右脚并拢(图85)。
  然后,左脚继续前伸,重心前移,与右脚呈丁八步(图86)。
  后退时,重心后移至右腿的同时,左脚提起,向后回收至与右脚并拢(图87)。
  接着,左脚向后伸,脚尖落至右脚跟后,而后全脚掌落地(图88)。
  收式:右脚向后向右伸移与左脚平行,间距与肩同宽,重心移至两腿中间的同时,两手自然落至两腰旁(图89)。
  浑圆功五形动法
  
  [要领]
  1、半握拳左右摆动时,与身体转动呈反方向。如左拳左摆,身体右转;身体左转时,左拳右摆。右拳也是如此。
  2、向前运动时,前脚尖先落地。
  3、头脸眼始终朝前,身体转动时,头不转。
  蛇形:由于手臂与腰身是相反方向运动的,对全身关节性疾病有较好疗效。在武术对抗性的单推手、双推手运动中,能获取理想的效果。在散手搏击对抗中能运用“横力”(一般都是直立运动),起到意想不到的功用。
  练习五形动法,动作越简单越好,越不动脑筋越好,越不用力气越好,速度越,漫越好,越自然越好。如能掌握以上“五好”,就能减少脑力、体力的消耗,发挥人体先天本能的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健身、防身效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