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自然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通过适当的调理,定会祛病除疾,保持身体健康。
调整起居防旧疾
春暖花开时节,万物复苏。这是自然界生命原动力的体现,我们将这种生命力称之为阳气。阳气借助肝注入人体,冲击身体的病灶,容易使旧疾复发。为防止旧疾复发,首先我们要调整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衣着宽松,多做户外活动,呼吸清新空气,舒展筋骨,可以促进血脉流通,增强机体对气候的适应和调节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但是不要起得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早晨气温低或雾霾严重时要视情而定。另外,锻炼时不要空腹,可喝些热汤饮。同时要做好预热活动,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
乍暖还寒须“春捂”
春季气温乍暖还寒,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孔松弛,如果突然骤减衣服,极易使风邪入内,引起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诱发肾炎、心肌炎等病。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切莫受凉,特别是要注意背部保暖。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要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减衣,多捂一捂,以免冷风侵袭。
饮食清淡少吃酸
春季为肝气旺的时候,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多在春季频繁发病的原因之一。若进食酸味食物过多,会使肝气更加亢奋,不利于身体。所以春季饮食调养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剌激性食物,应选择一些养肝,疏肝,健脾理气的食物和药材,譬如红枣、蜂蜜,牛奶、豆浆、春笋,山药等甘甜之品能加强脾的功能,以抵御肝气的侵犯。宜多食小白菜、青椒,西红柿、胡萝卜、荠菜,芹菜、卷心菜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鹌鹑、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
精神养生戒暴怒
立春以后,天气转暖,阳气始发。此时,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之上升,容易导致气血逆乱,使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人体气血如流水一样,需舒展畅通。所以,在精气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