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是传统中医最简单的养生方法,它结合了按摩知识与中医的经络、针灸。穴位和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各有连带关系,透过局部的按摩刺激经络,可改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强身祛病,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其功效就好比吃了一帖补药。

   10个比吃中药更管用的穴位:

  1.复溜穴:六味地黄丸

复溜穴:六味地黄丸
  复溜穴,属肾经,中医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

  穴位:小腿内侧面,太溪直上2寸,跟腱前方凹陷处。[6]

  2.太溪穴、复溜穴:十全大补汤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穴位,是足诊三脉“决生死,处百病”三大独特要穴之一,也是人体第一大补穴。

  穴位:在脚踝内侧后跟骨上动脉凹陷处。

  太溪、复溜两穴常相配而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多揉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若再搭配肾俞、关元、气海等穴位,就成了一剂十全大补汤了。

.太溪穴、复溜穴:十全大补汤
  3.太冲穴、阳陵泉:逍遥丸

  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能安定焦躁的情绪,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有疏泄肝胆、清利湿热、舒筋健膝的作用。

  穴位:太冲穴,位于脚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缝间,往上1寸处;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屈膝取穴。按摩此二穴有如吃中药逍遥丸一样功效。[6]

  4.中府穴:补中益气丸

  中府穴,中指中焦,府是聚的意思,为中气所聚,又为肺之募穴,肺、脾、胃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是肺经常用的穴道。经常按摩有如吃补中益气丸之效,还有丰胸、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以及防治心绞痛作用。

  穴位:中府穴位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或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中府穴
  5.曲泉穴:杞菊地黄丸

  曲泉穴,属“肝经”,是沟通肝肾的要穴。按摩曲泉,可滋阴补肝,除湿降浊,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穴位: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