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小学武术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小学武术教学重技能轻文化传承;专业武术教师少,教学内容单一,多以长拳(五步拳、初级长拳等)为主,鲜有岭南武术内容;武术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系统性。得出结论:岭南武术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但由于受到师资、教材等因素的制约,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传承前景不容乐观。基于此,文章给出建议,为规范化、系统化培养岭南武术后备人才,使岭南武术文化可持续传承奠定基础,也为广州市小学落实“武术进校园”提供理论支持。
  《叶问》题材系列影视的热播又一次唤醒了人们对岭南武术题材类电影的记忆,掀起了人们习练岭南武术的浪潮。岭南武术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北部五岭山脉之南的各地方拳种的统称,以传统南拳类为主Ⅲ。传统南拳类拳种多以地域而得名,如广东南拳,江西南拳、广西南拳等,其中广东南拳极为盛行,有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五大门派。还有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佛家拳、侠家拳、刁家拳、岳家教、朱家教等等。中国近代以来,海外流传最早与最广的中国武术多属岭南武术类,岭南武术文化的传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岭南武术的传承主要是通过高等体育院校、拳会拳馆、各级体育局体工大队武术队、县区级业余体校等来实现,没有利用小学教育进行传承。小学教育具有启蒙性、目的性、系统性的特点,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进行传承,有利于规范化、系统化地培养岭南武术后备人才,丰富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每所学校随机抽取60个学生为调查对象。以2013年2-7月在广州市各小学代课的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在校生为访问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广泛地查阅参考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校体育学、学校武术发展等学科资料,在中国知网上查阅关于岭南武术文化传承和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文献,并做出总结,借鉴文中有用观点。
  1.2.2 访谈法
  对2013年2-7月在广州市小学代武术课的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在校生20人进行电话访问。
  1.2.3 问卷调查法
  在广州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每所学校随机向学生发放60份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293份,回收率97.67%,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5.56%。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与Excel软件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文章的写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岭南武术文化传承现状及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断层问题日益严重,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空间也逐渐被外来技击术(如跆拳道)所挤占,面对武术文化的流失,岭南地区武术工作者采取了很多措施,传承和保护岭南武术文化。借助影视作品,宣传和传播岭南武术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岭南武术文化;通过体育局、拳会拳馆、高等体育院校等机构传授岭南武术。这些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黄飞鸿》、《叶问》等题材电影的热播,将岭南武术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扩大了岭南武术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蔡李佛拳、咏春拳成为了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各级体育局、各类业余体校中开办的武术班、武术队等,在体质内强化了岭南武术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性,成为岭南武术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岭南武术存在的主要形式;拳会拳馆的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岭南武术的社会功能和市场价值;高等院校的武术教育特别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历教育(学士、硕士、博士),更是增添了岭南武术更多的文化意义,赋予了其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2.2 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传承的优势
  2.2.1 有利于岭南武术文化科学、规范、系统地传承
  传承是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是文化的延续。岭南武术文化如何薪火相传,使之得以延续,我们就必须找到更有利的传承途径。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这其中,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目的性、系统性等特点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只有通过学校教育,进行辐射,才能扩大群众基础。
  岭南武术文化是广东省的地域文化,适合在广州市小学开展,我们可以根据广州市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把岭南武术文化纳入其中。学校完善的功能弥补了很多民间传承的不足,有利于构建一个科学、系统、规范且具有可行性的传承体系,为岭南武术文化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以往我们把学校武术只当作一种体育项目来看待,认为学校武术只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手段,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文化资源。
  因此,需要从传承地域文化的高度把岭南武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引入广州市各小学,让青少年从小接受岭南武术文化的熏陶,从拳脚功夫中体会岭南武术所蕴含的文化意境。
  2.2.2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目前,广州市小学的武术课内容多以长拳(如:五步拳、初级长拳等)为主,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技击性不强,等到实际应用难以起到防身作用,以致出现很所学生热爱武术,但讨厌上武术课的现象。而岭南武术(如:咏春拳、洪拳等)技击性强、拳种丰富多样,常以吐气发声助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以往小学武术课,主要是以技术练习为主,缺乏对学生武德的教育,岭南武术文化包含丰富的武德内容,将岭南武术文化引入小学,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意志品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自古以来就强调对武德的修养,习武先修德,通过武德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坚韧不拔、尊师重道、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武德教育在小学的开展,还可以丰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为提高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做出贡献,促进小学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2.3 岭南武术文化进广州市小学的可行性分析
  2.3.1 岭南武术在广州市小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调查分析
  表1、表2数据说明,广州市小学生了解岭南武术文化的途径主要集中在武侠电影电视方面,广州市小学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武术的宣传教育不够,但小学生对于岭南武术的学习热情很高,这为岭南武术文化走进广州市小学奠定基础。
  2.3.2 广州市小学岭南武术教学条件调查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见表3)表明:广州市小学武术课教师中,50.71%为一般体育教师,34.64%为专业武术教师,专业武术教师虽有一定数量,但不能满足武术教学需要。
  通过对武术教师的调查(见表4)表明:广州市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居于首位的是自编内容占65%;其次是按国家教材占25%;最低的是按校本教材占10%。由此可见,由于教材资源的匮乏,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往往根据自己掌握武术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岭南武术武术文化小学教育中传承,有利于岭南武术文化科学、规范、系统地传承,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小学生对岭南武术的学习热情很高,这为岭南武术文化走进广州市小学奠定基础,岭南武术文化可以深入地引入到小学教育中来。
  (3)目前广州市小学武术专业教师匮乏,没有适用的武术教材,这些因素制约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传承,需要进行完善。
  3.2 建议
  (1)加强武术师资力量建设,聘请知名南拳教练对各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校内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以及岭南武术教学能力。申请校外援助,聘请民间拳师和广州市高校武术与名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到小学代课,弥补小学武术师资力量的不足。
  (2)根据各小学自身办学特点,以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开发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岭南武术校本教材理论体系,在教材中把岭南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注重对岭南武术精神的培养,精选并整编出一系列由易到难、动作简单、实用,又能体现传统南拳风格特点的新的套路、功法,并且合理设计大纲、进度、技术等级。
  参考文献:
  [1]李朝旭著.岭南武术文化[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2]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54-57.
  [4]郑健,赵婧.地域文化资源语境下螳螂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1):31-34.
  [5]徐立阳.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3(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