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谈一下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和步骤。
从形体的调整,简单来说,大家容易理解的就是:
“内养、内壮、外壮。”
从道功修炼上,主线就是:
“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
(这里的九年,当作九个阶段步骤来看吧。我等应该老实修行,不要YY九年成仙。)
前者容易界限模糊。
后者基本上少有人谈具体内容。
这里将二者匹配起来,略说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
当前流行充满很多幻想,虽然美好,但不合实际。
如果读者觉得此文不符合您的幻想,请直接关闭帖子。
另,如果有人调形失当,神气不能深入,那么推荐用这个方法:
任督循环、调气相交、专注守丹。
很简单、也很有效。
时间与精力有限,草草成文。
公开内容若有偏颇之处,还请明家斧正!
——————————————————————————————————————
前提,即是“形神相合”。调神调形。
一阶初是神扩容。安神守形。
一阶中是神气合。初步还丹。
二阶初是精气现。凝神行气生精。
神定、形正,才是基础。
易气——二阶中开始。内养。
易气之初,即是气扩容。
神扩容,即相对神不足,故而犯困。
气扩容,即相对气不足,故而疲软。
必须先扩容,然后才能壮气。
直接壮气是没用的。盆景上面的枝干再粗壮也没用。
如果二阶中期并没有此经历。
那么说明调形不过关,形体必须再度调整。
气扩容松空、气深根下沉、气壮盛循环。【易气三步】
扩容后再周身循环,才比较稳妥。(呜呜,我得补课。)
气扩容时,周身难用力。练太极拳的人,此时易有进步。
易血——三阶初开始。内养。
气血相依。气盛而血亦盛。
心主血,血强心也强。心主神明。
故气盛而身清明,血盛而心清明。
身心清明既久,自然明理,初步见道。
性初现后,心光发耀,此时为养血之初。
心光久定,自然下照,而肾气显现。
心肾久久呼应,渐渐居中以安定。
所落之处即是下黄庭,调和肝脾而养血。
立定之后,以心肾而比天地。
天地二气升降循环,以气而易血。
心清明强血、下黄庭养血、小循环易血。【易血三步】
此时守下黄庭,部分流派使用揉法,健脾而养血。
但切不可混淆易筋壮膜的下手揉法。提前易肉则次序颠倒,效率不高。
易脉——三阶中开始。内养到内壮的过渡。
气血皆盛,自然相和。
易脉之初,守下黄庭。
相合则神气合,而成小还。落于下丹田。
易脉之中,守下丹田。
以小还丹而传行五脏。
气血既盛,营卫之气,不失其常。
营气,从足太阳到足少阴,以跷脉相接。
支有运行任督。此即易气之周身循环。
卫气,从手阳明到足少阴,以阳跷相接。
从足少阴归肾而传行五脏,复从脾经阴跷而接足太阳。
所谓阴跷开百脉开,是气从五脏出而外传经脉,营卫阴阳相贯。至此为易脉。
流行所言,以会阴作阴跷,实属丹功之散火养炁法。
下黄庭气血盛、小还丹五脏传、阴阳跷内外通。【易脉三步】
此时拳家运动中心,从中宫或中节,转回腰脊或尾闾。劲力模式已固化,至此开始发掘身形细节。
易肉——四阶初开始。内壮。
【略】
现代内家拳所言易筋易骨,多数实为易肉膜。壮膜而外壮筋、内护骨为效用,非是真实易筋易骨。
壮膜有拔苗助长、真正功满两种。
助长者,古代多以揉法,现代多以桩功。以力强行展开形躯,久之气串身中而壮膜。
功满者,以气血之盛而强脾,脾强而肉强。自然气串于膜,内护骨、外壮筋。
易髓——四阶中开始。内壮。填精补髓(补亏)完成,即内壮完成。
【略】
此即丹家之补亏、拳家之内壮。拳家至此骨头渐重,而形越发轻灵。此时不宜外练,先重内求。
易筋——五阶初开始。外壮。(此处五阶非是误交误合。)
易筋经的演变说明,拳派道功中内丹功外丹功的说明。
飞金晶而大还,不以内丹炼形,而作固形。
只与初阶学员面谈。
易骨——五阶中开始。(转凡躯而换仙骨。)
玉液还丹之原理,唯面谈。
且必须功夫至少要到四阶。功夫至易肉始论。
易发——六阶初开始。
易形——六阶中开始。
——————————————————————————————————
易气、易血、易脉公开。(练到过,重新补课恢复)
易肉、易髓,初阶内容。(有实例,个人有待操作)
易筋、易骨,面谈原理。(见实例,理明,法待证)
易发、易形,不敢妄论。(绝不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