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佛家格言
“一切法皆由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为法而有差别。”今天在探讨易经的同时,务须读些佛学经典与佛家格言开发自己的根本智慧,务需用禅的智慧去理解易卦的象理数占。这样,我们才能更有力地挖掘这一古老的文化宝藏,才能更好地把《易经》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为当今人文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往往把易经说成是政治经济学,道德伦理学,天文地理学,哲学,预测学等,孰不知这部古老而无所不容的经典正是最典型,最完美的因果学说。佛学乃因果之学,纵观佛学三藏十二部经典,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因果定律,所以佛家常讲不信因果之人则无法接受佛法,更不能修证佛法。
佛法浩瀚无边,无所不包。如释迦牟尼佛,有时讲医学,有时讲生理学、心理学或天文学,讲过去、现在、未来。。。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晓。
佛为什么有这么深广的智慧?因为佛知因果,生生世世都在修行,都在广修善法、广结善缘,作什么事情,都能成就。前世有福德,今世只要继续努力,就能遇到好的因缘;假使前世没有福德,今世亦未种善因,反而用种种不正当的方法,巧取豪夺,不择手段,既使得到宝贵,也会失去。
针对这些现象佛教产生了很多警世格言,对佛教修心明因果,易经修为明生克。有着醒世济人的现实积极意义。
现摘编佛心慧语格言如下,供易友佛家弟子开悟增智,能将贪、嗔、痴三毒的恶因,转为戒、定、慧之善因,于世、出世间,方得安乐无碍。
一:人生因果篇:
能征服自己,才是最伟大的人。
善于反省自己的人,是最高明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躲避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为自己利害的“念头”抛开。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人如果有正确的信仰,在人生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会有差错了。
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诚意谦虚的态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的人生。
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孔不入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对不起我,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和外境,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而不反省自己也有满身的过失。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最大根源。
每个人最大的弱点,在于他自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
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智慧。
当你跌倒的时候,不要白白地爬起来,任何一种磨练都是宝贵的经验。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