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血粘即血液黏稠 ,医学上称为高黏稠血症。对中老年人来说,如果过度血稠,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病。但因高黏滞血症引起的人体不适不很明显,健康体检项目中也没有“血流变”常规化验,所以血粘常被忽视。但面对身体亮出的“黄牌”警告,还是应高度重视,以防患于未然。
血液黏稠度增高时,可使血液流速减慢,加上过多的红细胞老化、硬化,易发生红细胞聚集,进一步加重血稠程度,造成对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若是长期处于升高状态,易引起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突发性疾病。
虽然初期血粘不易察觉,但血黏度增高也是有其早期症状的,只要仔细体察,便可以感觉出来。一般来说,如果中老年人存在下面四种症状,就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较高了,最好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
1、早上起床头晕 晚上清醒
血黏度过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晕晕乎乎,没有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直到吃过早饭,大脑才逐渐清醒。晚饭后,精神状态达到较好状态。
2、午饭后犯困
正常人午饭后的困倦感是可以忍耐的。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会无精打采。
如果小睡一会儿,精神状态就会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因大脑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的典型症状。
3、阵发性视力模糊
如果中老年人视力还不错,但经常会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症状,就要当心血液黏稠。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无法供给视神经充足养分,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上一页12下一页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