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份的《精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署名辽宁省武术协会常委、辽宁省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陈文祥先生的文章——(致《精武》的一封信)。文章站在“学术争鸣”的角度上,用犀利的笔锋对孟村吴氏及东北霍传八极拳进行了批评式的剖析,肯定地说,陈先生这种勇于谏言,敢于批评的精神是可贵的,有利于凝聚八极拳门的合力,促进长远发展。
通读陈先生所写文章的全文,作为孟村八极拳弟子,我们有以下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孟村昊氏与吴钟及八极拳的关系
关于八极拳初祖吴钟的出生地与葬埋地已经众多专家、学者和八极拳爱好者认定是山东省庆云县后科村(历史上庆云县曾属河北、山东拉锯管辖的地方)。吴钟所传弟子,在《孟村吴氏八极拳秘诀之谱》中记载有三人,即:吴荣(吴钟之女)、吴?(永)、吴钟毓。吴荣年逾三十嫁于海河戴门,生二子:邦安、邦宁,邦安、邦宁之后有一子,名恩元,至此。吴钟一脉无后续记载。上述内容在庄科“吴氏家谱”中也有明确介绍。吴钟在沧县吴氏家谱中居十一世,吴?在沧县吴氏家族中居十三世,经孟村、庄科吴氏合谱认定,其二人均为沧县吴氏四世祖“才”公之后,续至吴潆,两人仍在“五服”之内,因此断定,吴钟与吴?乃同姓同宗,脉络清晰。为求真实,我们曾走访过庄科吴氏家族守谱人吴金光先生,他的表述也无二议。另外,罗疃八极拳弟子张克明之孙张毓衡撰写的《八极拳谱》中也有相同记载。罗疃李大中八极拳直系健在后人李世铭先生也曾谈及此事。他不仅对上述观点无疑义,而且明确肯定“先祖李大中八极拳之技艺学于孟村吴?”。事实上,八极拳三世祖吴漾时代,是八极拳开门立户之初。吴钟、吴荣、吴?、吴钟毓等先辈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当我们踏觅着前人的脚步将八极拳事业推向辉煌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他们是造就今天八极拳辉煌的基石。
二、八极拳门的两次续谱
民国25年(1936年),由于清末民初连年混战,使吴?所续八极拳谱——《武术》毁于“兵燹”之灾。为挽救这一承袭文化,孟村八极拳五世祖吴会清历尽艰辛,在同门弟子强瑞清、季云龙等支持协助下,历经三年努力重续了八极拳门谱。这部谱书的形成不仅为八极拳的传承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还留下了一段令人称颂的佳话。1936年的谱书所续人等,囊括了当时孟村及孟村周边地区所有村落的八极拳弟子。这在当时经济、交通、通讯手段等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其难度可想而知。八极拳的第三次续谱始于1983年,至1985年完成,发起者为天津、上海、广西等地的吴秀峰弟子,吴连枝先生任主编。当时“文革”刚过,孟村经济依然落后。在“小国寡民”政策的约束下,传统武术文化受到了极大摧残,与各地八极拳传^的联系也较少。为使续谱尽量全面准确,吴连枝先生费尽了脑汁,以积极态度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的平衡工作。有道是:“十事九不周”,其续谱结果并没有使每个八极拳弟子都满意,也给今天八极拳门内少数别有用心者留下了伏笔。第三次续谱的中心目的要办三件事:一是续谱,二是筹组开门八极拳研究会,三是为已故八极拳六世大师吴秀峰先生立碑。以上三项工作,孟村不仅公开透明,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还征求了各地少数代表意见。谈及西北五省八极拳传人没列入谱中,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为在几经确定的八极拳研究会人员组成名单中,吴连枝先生力荐时任陕西省体委副主任的马贤达先生任八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八极拳研究会这个名称的由来就是由马贤达先生提议并确定的。当时研究会的副会长有两人,一位是天津的赵福江,一位是长春的霍文学。吴连枝任会长,李俊义任秘书长,另外还吸纳了各地代表为常务理事、理事若干人。成立大会开得隆重热烈,河北的省、市、县三级领导都应邀到会,与会记者及各地八极拳弟子逾六百人。马贤达先生提前两天到会,霍殿阁先生之子霍青锋,罗疃代表李世铭等也参加了会议。如果说八极拳第三次续谱是有意将西北五省传人排挤在外,那么,吴连枝先生不可能力荐马贤达先生担任八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如果说孟村^、轻视罗疃一系八极拳弟子,那么。霍文学先生也不可能担任研究会副会长,霍青锋、李世铭等先生也就无缘参加会议。至于东北周馨武先生的弟子没有续人谱中,与霍文学先生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在续谱过程中,吴连枝先生考虑到了周馨武先生在东北的影响,曾以信函方式与霍文学沟通,霍文学先生的意见是,“东北一支八极拳,内部矛盾较多,望孟村人不要插手东北方面的续谱事宜”。又因霍文学系霍殿阁先生的直系传人,是当时主要的依靠对象。所以孟村很多事情没有深加理会。至于李志成先生及其他省份的许多八极拳弟子被遗漏,也是受当时孟村客观条件的影响所致,并不是主观因素造成,这一点还需要和各地八极拳传人讲清楚,希望能取得大家的谅解与共识。
三、对吴连枝先生技艺的分歧
吴连枝先生生于1947年,至其父吴秀峰1976年去世时已29岁。如果说吴连枝先生那时还不足而立之年,从理论和技术思想上还不十分成熟,也比较客观。吴秀峰先生去世后,许多吴秀峰的弟子为报师恩,经常来孟村看望师母,吴连枝先生对各位师兄的到来都表现得十分诚恳与尊重。所以他们的技艺交流也就更加深入,但这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吴连枝先生的家传武学。大家都是习武多年的人,尽管对武学的认识层次存在差异,但都明白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其实,早在传统武术比赛恢复之初的1980年,吴连枝的亲传弟子刘秀萍(女)就在太原全国武术观摩赛上获得了金牌。之后,其弟子常玉刚、刘连俊、杨杰等也都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虽然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必要,却足可以证明吴连枝先生的功夫不仅只是师兄弟们的再授之果。
孟村从来不承认八极拳是哪家哪户的私有财产,也更没必要为一个八极拳去充当“皇上”。因为八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虽源于孟村,但却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文化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责任。每个八极拳人都必须承前人之风范,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八极拳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其最终目的是为塑造人睿智豁达、百折不挠的理念和性格,如果我们丢掉了这一点,那将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玷污。因此,我们每一位八极拳传人都应当以诚实诚信的态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历史所赋予我们的重任,积极为八极拳的传播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