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傅佩荣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

“道,能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摘自傅佩荣《细说老子》)

疑问:

1、“道不能用语言表述”的本身,不就是在表述吗?

2、“道不能用语言表述”,老子《道德经》在表述什么?

3、“道不能用语言表述”,老师还需要讲、学生还需要听吗?

4、“道不能用语言表述”,讲道、布道、传道、闻道、听道,岂不是在胡说吗?

二、南怀瑾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

“有人解释《老子》第一章首句的第二个‘道’字,便是一般所谓‘常言道’的意思,也就是说话的意思。其实,这是不大合理的。因为把说话或话说用‘道’字来代表,那是唐宋之间的口头语。如果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时隔几千年,口语完全与后世不同。那个时候表示说话的用字,都用‘曰’字。假定我们要问,《老子》本书第一章首句中两个‘道’字,应当作哪种解释才恰当?我只能说:只有亲见老子,来问个清楚。” (摘自南怀瑾《老子他说》)

疑问:

《道德经》的核心就是道,抛开“道”,老师在讲什么?既然只有老子才能解释清楚,老师还有讲的必要吗?大家都去见老子好了。

三、吴铁夫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

《道德经》第一章,应该放在第二十五章之后,以老子在第二十五章对“道”的定义,来解释“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一个“道”字,指的是宇宙的本源,即老子没有命名前的“有物浑成”;第二个“道”字,指的是老子为这个“物”取的名字,“字之曰道”;第三个“道”字与第一个道字所指相同。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就是:宇宙本源之“物”,可以取名为“道”,但这个名字不是宇宙的本源,它只是这个本源之“物”的代号。

简而言之:“道非道,是名道。”

这里老子告诉我们的,是名相与实物的关系。

老子担心读者不能领会,他接着解释:“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宇宙本源之物)可以被命名,但名称不是“道”。

老子继续解释:“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没有名字,“道”(指宇宙本源之物)是天地的开始;有了名字,“道”依然是万物的根本。这里的“无名”与“有名”是一,“天地”与“万物”是一,“始”与“母”是一,“同出而异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