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科學
马来西亚易经学会
"周易"熱的興起,最初與科學的發展有關。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出現,不僅衝破了牛頓經典力學的科學體系,也衝破了文藝復興以後傳統的科學思維模式。一些曾被拋棄的古代思想似乎又復活了。東方世界,由於科學發展較晚,還保存著較多的古代思想,於是,人們陸續把眼光轉到了東方。
到東方去尋找思想寶藏,一開始並沒有集中於"周易"。老莊哲學、甚至一些神秘主義的思想,都曾受到過青睞。後來,人們才能逐漸集中到了"周易"。"周易"的卦畫、卦象,以及卦畫卦象的組合排列方式,究竟是什麼意義?曾引起歷代思想家廣泛而濃厚的興趣。人們用現代一些科學成果和"周易"中的論說以及由此衍變的各種圖像相比照,頗有相似之處,如那線條優美流暢的陰陽魚圖似乎是「互補原理」的圖解;先天圓圖的卦象排列剛好和電腦所用的二進位相符合。種種七合好象在告訴我們,古人早已知道我們今天已經發現和將要發現的一切,其奧秘就儲存在那些似乎毫無意義,並被認為是神學迷信工具的卦象及各種易圖、易說之中。“發掘吧!”一種無形號召在鼓舞著人們,似乎"周易"裏有著無窮無盡的科學寶藏。
半個世紀以前,就有人撰寫了許多著作,說明"周易"中早已有了相對論、量子論、電腦原理等等現代偉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但是這些工作,當時當地並未成為「熱」。因為在以前的中國大陸,中國傳統文化的聲譽並不好;而在國際上,其他民族則中有一種說法,比如一些印度學者,他們認為"周易"中已經具有了現代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周易"與科學的關係也逐漸被提了出來,但沒有成為一種熱。"周易"和科學的問題如果局限於學術界,也成不了熱。對"周易"的興趣成了熱,原因在於這種興趣衝擊了學術界,適應了社會的需要。各種社會需要之中,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養生,一是算命。無論自然科學不是社會科學,都應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實事求是。都應首先弄清物件本身是什麼,不應把你自己的理解當作物件的本義。
「物件本身是什麼」和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往往難以區分。許多情況下,“物件本身是什麼”完全要依賴于研究者的理解,這告別表現在那些新開拓的科學領域。但是,隨著研究的塗,人們就能逐漸分清物件的本義和研究者的理解,並且可以大體區分出不同研究者理解的對與錯,一般說來,所謂物件的本義,往往帶有研究者的主雞肉理解,所以不能完全分開。但是我們不能不作區分,否則就滑有科學。區分的程度,反映著該門科學的研究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