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先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古代济世经邦的宝贵经典,充满辩证智慧的哲学著作,打开宇宙奥秘的金钥匙。它的功能总括起来应该是两条:一是认识论:即认识宇宙,认识人类,认识万事万物。
二是方法论:教人如何顺应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易学不仅是治国平天下谋略之术,更重要的是教人“诚意、修身、正已、齐家。”学习《易经》是为了开拓人的思维,规范人生,指导人生和社会实践。我通过自身的研究,应用和教学实践,证明《易经》不是一部“难经”,而是一部容易学习之经。学习易学的人首先必须认真反复的阅读《易经》,先应明白《易经》的“不易、变易、简易”三大原则,真正领会它的“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制化、天人合一”的三大理论精华,并要能随时随地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思维和处理事物。从而以易的“理、象、数、占”四大法宝来“探隐索颐,钩深致远”,运筹帷幄。易理、易象、易数是体是基础,易占是用是技法,是手段,易的功能是通过易的运用体现的,而易的用却又是通过易的理来指导的。
易理即《易经》的哲理,理无形无影,不可见,何以明理,知道呢?易学是通过象、通过阴阳、通过五行以明理。《易经》的表现形式是八个基本卦,以象征万事万物所适宜的物象,所以叫做“象”,这就叫卦象。《易经》已明明白白对象作了直截了当的解释:“象也者,像此者也。”象是一种相象,而不是一种“是”,如相片是一张图像与你相像的照片,但它不等于“是”你。八卦就是采取这种类比的方式,以其自身的爻象和卦象的模样告诉你事物的情状,故言“八卦以象告。”如当我们见着离卦时,根据其卦象和三个爻的阴阳虚实的位置,马上就可以联想到许多事物,如离卦两阳爻在外,一阴爻在内,那么凡是外实内虚,外硬内软的物体或事都归类于离卦,因此见了离卦我们想着食物时就马上联想到蟹、虾、贝壳、龟、鳖……,想着果类时马上联想到核桃、板栗、花生、石榴、柑桔……,想着物件时马上联想到皮球、气球、轮船、甚至城市街道、高速公路等等,当然还可根据离卦的卦性而联想到太阳、灯光、火、红色、花、漂亮的女人、礼貌……八卦是一种万物的归类,这就是我们东方人不同于西方人的演泽思维的归纳思维方法,当我们要使用时,只要从中提出相应的信息予以还原展现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