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别名《周易》
<一>、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二>.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例如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易经》的内容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卦名、卦画、卦辞、爻辞组成。爻的名称叫做爻题,爻题组成了爻辞,共64×6=384爻题。对应也有384条爻辞,其中乾坤两卦的[用九]·[用六]不是说明爻的,故不算爻辞。
爻辞就是说明六十四卦中各爻要义和判断吉凶的文辞,如坤卦第一爻[初六]的文辞:[履霜,坚冰至]。就是一条爻辞。
爻题就是说明爻在卦中的位置和阴阳性质的。如坤卦中的[初六]·[六二]等都是爻题,其中“初”表示爻的位置是六爻中的第一爻,其位置在六个爻的最下方。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