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敦临,吉,无咎。
上六:敦厚地进行统治,吉,没有过错。
敦,朴实、敦厚、忠厚、忠信等意思。敦临者乍一看,给人一种口不能言、木讷迟钝、朴鄙老实、无所作为的感觉。其实不然。《老子》云:“敦兮其若朴。” 其中“朴”也就是葫芦,是对“道”的一种比喻,而“敦”则是对“道”的特征的一种描述。“敦临”实际上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为的统治术,是统治艺术中的一种最高境界。这种统治术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以无事取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易•系辞》),说的就是这种无为而为的统治境界。而《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 “昔在黄帝,……长而敦敏。”其中也用“敦”字描述黄帝。可见,“敦临”者并不是不善言语,而是有意不言;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为,正如上六之《象》所说:“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时代进入战国以后,为进一步适应时君世主的现实政治需要,一部分热衷于为政之道的学者,依托“黄帝”之名,进一步发展、改造老子的学说,积极探求富国强兵之道和治国方略,开辟了道家学术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黄老之学,更加紧密地将老子道家学说与治国理政之道相结合。但此时的黄老之学仍局限于理论层面上,黄老之学真正开花、结果,在政治上成功地实践,当首推西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