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经典,几千年来备受世人重视,被列为众经之首。当重新浏览现在的数论、图论、史论、文学论、物质结构论、宇宙起源论、医学保健、信息论等诸多领域,无不与《易经》的灵魂发生密切关系。随着中华民族腾飞的快节奏,先圣先贤们遗留的这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更多发挥其古为今用的积极作用。  

《易经》的灵魂是《易》。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先圣先贤们,尽毕生精力学《易》,操《易》,不断开拓《易》之作用,而后人对《易》的评论也“日用而不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无论怎样认识《易经》,则皆不否认《易》是揭开宇宙间万事万物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总法则。《易》之所以能“尽泻天之秘”,就是因为其出于“道”和“德”的自然法则。万物万类皆有道,更有其不凡之道,道法自然,自然出道;道法忤逆,必然闭道,这个规律是不可改变的。所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能顺“道”者即为“德”,“德”从“道”出,“道”可育“德”。人则依“道”而延命,又依托之“德”而得“道”,灵性相通于自然界,被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而影响,面临生、老、病、死的考验,这其间“道”与“得”的矛盾关系就是《易》。自然界的所有现象都处在矛盾之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古人称作阴和阳的关系。阴阳互根而又相互对立,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停运动、发展、变化,属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一阴一阳代表事物正反的两个方面,无阳则阴不立,无阴则阳不成,太极图中称之为两仪,两仪则分天地、男女、白昼,正负等两个领域。《周易》系辞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道,以类万物之情。”其“神明”就是自然之“道”,其情就是万物之“德”,其“观法”道尽了天地间的大法则。倘能知天地之规,明阴阳之道,通“神明”有何难哉!若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则进退从心,存亡在我,趋吉避凶有何难哉!  

《周易·系辞上》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学而不厌”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就是“富有”。日学有进,三省己身,才可培养“盛德”。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在作无休止的运动,其过程中生死不断,对抗不已,要想“生生”,不知《易》或没有《易》的指导,是不科学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