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曾仕强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解《易经的奥秘》,让《易经》这门古老而神秘的学问,成为身边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话题。笔者也是多年喜欢研易之人,听朋友们谈得起劲,正想屁颠屁颠地跑到书店去买,我的朋友雪中送炭送我一本,笔者像哈巴狗一样连声道谢后连夜猛啃,确是受益匪浅。

应该说,《易经》在大陆还没有人敢拿到象征着国学明媒正娶的正室而非二奶的央视《百家讲坛》上来讲,笔者认为除了《易经》早就被那些不懂装懂、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们视为封建迷信等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另外一个主因是怕遭致诟病,毕竟国内或明或暗钻研《易经》的人多得很,良莠不齐,藏龙卧虎,更何况我们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大好时代,这么一块带肉的骨头如果从自己的人群里扔出来,那些自以为是的放屁狗岂不会一哄而上的放狗屁或狗放屁?!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果不其然,曾教授的开坛讲座即普及了《易经》的知识、部分的改变了人们对易经的认识,还没有形成繁杂的噪音,由此看来曾教授此番的讲座为弘扬中国传统《易经》文化,确实起到重开先河的作用。概言之,曾教授在稍显短促的开讲时间内还是比较清晰地给人们描绘出了《易经》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首先让人们明白了《易经》起初就是一部预测的书。《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当然,《易经》它又不同于后来的各种预测的种类,《易经》讲的是以理来服人,并且认为凡成物具型者皆有开始和终结的时间——就是所谓的定数。也因此《易经》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远摄诸物、近取诸身”。

《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去诠释宇宙,人类,以及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之规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说卦传》中说:“昔圣人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也。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天,地,人为三才”。又曰:“立人之道《仁与义》”。而《易经》之本讲的是天人和一,易者日月交替,阴阳互通,而互通即可互变,因此易经的哲学思想就是应对“无常”和“顺应”天命。而在未定中去预知吉凶,主要是为了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易经》是要求以明理而去预测,在预测中明理,故谓之“解”。因为八卦之中只有六个爻而这六个爻因为要表象万物因此未免显得粗糙和模糊,因此要求习易者要用极高的领悟能力去参透卦理从而以便从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易经》也就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模糊学》,不同悟性、不同底蕴、不同阅历的人对《易经》的参悟结果和“算卦”效果也不相同。当然这也象征人类很难有清醒的时候,而对于那些时刻清醒的人们,我们称他们为“圣人”。而孔子他老人家也只是活到晚年才达到了“圣人”的境界的。

所以,测人和断事,是中国传统文化《易经》的一大高招,尽管从古到今,所用的方法众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和易经紧密结合的。但是,测人和断事是一门综合功课,换言之,不仅仅需要你的理论功底,同时也需要你的“临床经验”。而这前提是你对《易经》的领悟如何,是透彻还是一知半解,换句话说,关于算卦的技术是非常先进的,问题是你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才是关键。

其次使人们明白了《易经》的根本大法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观。“天人合一”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而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被统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但毕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又不同于万物。当人们去掉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就还原到最基本的人——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

正是人类通过俯仰天地、眼观万物,按照“天人合一”的原理推理引出阴阳的概念。所谓阴阳,在自然界为天与地,在天象为日和月,在地球为山和水,在人类为男和女,这其实就是“易”了。《系词》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阴阳最终成为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