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研究也要与时俱进。《简易道德经》里所述:“简性阴,易性阳,离合,离合,非常离,非常合。合则有简有易,离则无易有简。故谓,有无易之简,无无简之易。无为之简易,有为之道经。经之易之子,观简势道固德,生华于易。易执简,易合简,非常执,非常合。道之法,经之本,源于易。德呼吁易也。” 说明了易学以简为基础,可以生出很多道的理论与经的方法论。德的优劣也是根据易的变化而定。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它起始于占卜但高于占卜,易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古代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是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易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成易理易学、象数易学、数理易学、纳音易学几大类。易学的主要奠基人为伏羲、周文王与孔子。

  我主张对《周易》的研究和应用也要与时俱进。其理由如此:

  《周易》的本质究竟是不是“象、数、理、占”?先行研究的专家和学者都是如此认定,竟无一人提出异议。.show_ad{width:250px;height:360px;border-left:1px #be0000 solid;border-right:1px #be0000 solid;border-bottom:1px #be0000 solid;float:left;margin:0 10 0 0;padding:10px;font-size:12px;line-height:20px;}.ad12hui{font-size:12px;color:r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ad12hui:hover{font-size:12px;color:#333333;text-decoration:none}

其研究的课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周易》的历史演变,二是阴阳哲理的阐发;三是相关图、书的解释。在实践应用中,又多借助纳甲、奇门、六壬等等为主要模型进行事件预测。而这些模型都是源于数千年前古人之创建,其正确与否,现代所谓的专家、学者却不做辩伪,只是一味借用。“溺于古而不创新,执于误日用不见”,易学水准到了这种程度,怎能不令人担忧?!

  何谓《周易》?《周易》为什么具有超前的预测功能?八经卦的卦画标志的奥秘是什么?八卦纳甲与64卦纳甲何是何非?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图蕴涵了哪些机理?《河图》、《洛书》标志的是五行生生克克吗?60甲子的奥秘只是表示时间、空间、纳音五行吗?月令是按24节气中的节进行划分的吗?每年是从立春节界定的吗?置闰在《周易》中究竟是什么角色?坎中的子位于北方吗?艮中的丑在东北吗?震中的卯在正东吗?坤中的未居于西南吗?兑中的酉在正西吗?乾中的戌亥表示西北方位吗?这些问题是研究破译《周易》内在的、本质的首要问题。过去一些专家、学者就易说易,一些应用家宣称“独门绝技”,对上述所提的问题静下心来想一想,实事求是地讲,你究竟能回答多少。

  根据上述问题,我有如下提议:

  1、要深入研究《周易》产生的历史根源。这是破译其本质奥秘的关键所在。只有你弄通了《周易》产生的历史根源,你就否定了“《周易》是一部象、数、理、占”的错误论断;

  2、要重新研究阴阳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升降。这个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不是任何人的肤浅论断都能成立的。先行对其的论点90%以上都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主要是对《周易》产生的根源没有弄明白的缘故。

  3、对60甲子从10天干、12星次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从整体研究,你会豁然开朗。
  所谓易术也要与时俱进,就是要立足《周易》根源,结合现状进行科学研究,挖掘并修订补充其适合于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文理念和实用技能。

60甲子的重要作用有两个,一是计量一岁中月亮晦朔弦望的总次数;二是用于记时和描述地球沿黄道12宫运行和自转时,自身所发生晦朔弦望的状态。

  不用于记时和用于记时的60甲子,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前者60甲子中的天干主要标志地球在回归过程中,月亮发生晦朔弦望的运行状态;后者60甲子中的天干则主要标志地球在回归过程中所发生的晦朔弦望运行状态。两者的天干表示不同的星体,是对持的。

  ——60甲子不用于记时,只计量一岁中月亮所发生晦朔弦望的总次数。现在,我们对月亮围绕地球在赤道12辰、地球围绕太阳在黄道12宫运行状态逐一进行剖析:

  正月:地球运行到黄道的亥宫,标志月地运行状态与位置的干支是:乙亥、丁亥、己亥、辛亥和癸亥。乙亥表示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中间,形成日月合朔,为正月初一日;丁亥表示月亮中级上弦;己亥表示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中间,为正月十五日,为望;辛亥表示月亮初级下弦;癸亥表示日月合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