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通过法国传教士鲍威特,知道了中国的《易经》并且从传教士手里得到了周易的两幅图。当时,这位数学家正在研究发明二进制,这二进制数学(0,1)是电子计算机算法语言的基础。.show_ad{width:250px;height:360px;border-left:1px #be0000 solid;border-right:1px #be0000 solid;border-bottom:1px #be0000 solid;float:left;margin:0 10 0 0;padding:10px;font-size:12px;line-height:20px;}.ad12hui{font-size:12px;color:r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ad12hui:hover{font-size:12px;color:#333333;text-decoration:none}
这位数学家从中国的易经图上受到启发,并且惊奇地发现《易经》64卦排列与自己创造的0至63的二进制数学相符。
1703年,莱布尼兹在中国《易经》的启发下,写出了论文《谈二进制算术》发表在《皇家科学院论文集》上。这就是划时划时代的电子计算机问世的基础。
后来,这位德国数学家非常自豪地说,几千百万看书的奥秘被他揭示了,即易经里面包含着二制数学。为了这件事,这位德国的著名数学家曾经写信给当时的中国皇帝康熙,要求加入中国国籍。而且为了表达他对中国《易经》的敬仰,在法兰克福城创立了一个中国学院。
《易经》预测功能与计算机计算作用关系初探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被汉代古文经学家列为“群经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易经》表达了古人对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认识,从哲学上看,就是古人的世界观。《易经》虽然基本元素很简单,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却极其丰富,所涉及的范围也极为广泛,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几千年来,人类在改进和利用易经的
占卜(即预测)功能,因它披着神秘的面纱,所以长期阻碍人们(不管是外行还是内行)对它预测功能科学原理的研究。今天,本人就易经预测功能与电子计算机计算作用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现在将古代的《易经》与现代的计算机作个对比:
1.易经:
(1)基本元素:一一(阴艾)、—(阳艾)
(2)组合规律:
n八(简单)卦
1×8=8(每个简单卦,除了与自己重合外,还可与其余7个卦组合)
8×8=64(八个简单卦,都按上述规律组合)如:
▅▅ ▅▅ ▅▅ ▅▅
▅▅ ▅▅ ▅▅ ▅▅
震与震重合成 ▅▅▅▅▅ 震与乾组合成 ▅▅▅▅▅
《震为雷》卦 ▅▅ ▅▅ 《雷天大壮》卦 ▅▅▅▅▅
▅▅ ▅▅ ▅▅▅▅▅
▅▅▅▅▅ ▅▅▅▅▅
每个组合卦有6个爻,由爻的变化可组成64个卦,即有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