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在唐代就有了“茶道”一词,如《封氏闻见记》中载:“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代大诗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有:“孰知茶道全而真,唯有丹邱得如此。”的千古绝句。从史料上看,“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至今日,我们翻开《新华词典》、《辞海》、《辞源》等工具书,查找对茶道的注解而无果。
究竟什么是“茶道”呢?由于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思想的影响,历代茶人都没有给茶道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3岁,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据说,当时因群雁哀鸣,引起了禅师的注意,慈悲为怀的禅师前往看个究竟,发现在大雁羽翅下护着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智积禅师把婴儿抱回寺内,即以《易》卜筮一卦,恰恰占得“渐”卦,“渐”卦上九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由于婴儿是在陆地拾得,故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在“渐”卦的六爻辞中,共有两句“鸿渐于陆”,智积禅师取上九爻辞乃因上九位处全卦的最高位,穷上反下,鸿雁从高陵返回到大陆上,进退有序,故取上九爻辞而不取九三爻辞,从此茶圣陆羽就同易经结下不解之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